各位親愛的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自10月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每日都有不同媒體報道有關消息,不知道大家對今次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有何看法呢?我個人最關心的還是當地人民安全,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因為上帝看重每一個人的生命,很想邀請你,停下來5分鐘,一齊為這場戰爭中失去親人、家園及死傷者禱告,求主醫治、安慰及拯救巴勒斯坦地及以色列地的平民百姓;也為這埸戰爭能盡快在和平下結束禱告。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詩篇122:6
10月10日晚上舉行了網上和平祈禱會,邀請了2位分別居於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信徒親身講述當地實況。近500位參加者一同為和平祈禱。
我個人在未親身接觸以色列這地方時,透過媒體報導,以為當地亞拉伯人及猶太人是水火不容,但當我在90年代初因為帶團的關係,開始接觸以色列這地方的巴勒斯坦亞拉伯人及以色列猶太人後,發覺他們一般是和平共處,沒有媒體鏡頭中的暴力。
與當地導遊合作閒談時,會聽到他們實際生活的情況及對現況的想法,當中有巴勒斯坦亞拉伯人導遊告訴我他是持有以色列護照,我當時聽到也感到很驚訝,意思是他已歸化入以色列藉,但也有巴勒斯坦亞拉伯人導遊告訴我,他是不會考慮歸化入以色列藉,原因是他不希望將來自己的子女需要有當以色列士兵的責任,相信箇中的原因,大家現在已很明白體會。所以雖然是同一民族,住在同一地方,但他們亦有不同的想法及取向。
另也有合作的猶太人導遊,聽說他們的保險是不包在巴勒斯坦自治區內的,所以對他來說要進入巴勒斯坦自治區(當中包括伯利恆及耶利哥)也是一件危險事情,所以他與我們團隊進入這些地方後,就像團友般參與不作任何講解,我們需要另外安排區內的巴勒斯坦導遊講解。我眼見一般猶太人與亞拉伯人在工作上其實也有很多合作機會,以旅遊業為例,如酒店員工、導遊、司機及餐飲的工作人員,他們很多時是一起工作的,大家也是為生計而努力。
在認識眾多的伙伴中,讓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與我們合作多年的旅行社創辦人,他是一位亞拉伯人的基督徒,他太太是一位英國人,在90年帶團去以色列時,很多時候這位旅行社老闆會邀請團隊到他家中茶聚,他和太太會熱情地招待我們,這位老人家現時已經90多歲,但他很多時亦會盡量安排時間與團隊在車上或餐廳見面打招呼,每次他也會語重心長的請我們為以色列禱告,他說這是他長年的心願,希望有一天以色列能有真正的平安。
今天有一首歌想與大家分享,這首歌是我第一次到訪這位旅行社創辦人的家茶聚時,他教團隊唱的。
歌名: Shalom my friend
Shalom, my friends,
Shalom, my friends,
Shalom, shalom.
May God’s be with you
May God’s be with you
Shalom, shalom.
Shalom, my friends,
Shalom,... read more
各位親愛團友,
主內平安!
剛於5月尾完了西班牙及葡萄牙團,另一個全新體驗及學習!
今團的主題是有關中世紀教會宗教改革前的教會現象,在混亂的世代中,人們心中的渴求是希望教會能帶給心深處的平安,所以在中世紀教會期間產生了不同修道思想。而今次行程其中一個重點是走聖雅各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 (閱讀全文...)read more
親愛的聖地團友,主內平安!
隨著近年香港人頻繁到訪英國,倫敦市中心成為了必遊景點之一。無論是探訪親友還是單純的旅遊觀光,都不難發現倫敦不僅是一座現代化的金融城市,更是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是在倫敦市中心,隨處可見教堂的身影,許多著名的基督徒曾在此留下足跡。近期我有幸參加了一個由機構主辦的「基督教文化遺產之旅」,在導賞員的引領下,深入探索這座城市中被遺忘的基督教文化遺跡。
導賞員以生動的說故事方式,帶領我們進入教堂和歷史建築的背後。他提醒我們,所有這些傳揚基督的歷史和建築都源於一位救贖主——耶穌基督。在這位救贖主的愛與真理之下,歷代的基督教偉人們在傳教、服務社會,甚至影響教育、醫療和神學思想方面,無不以榮耀創造天地的真神為目標。
一、聖保羅大教堂的宏偉見證
行程從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開始。這座教堂自17世紀以來就是倫敦的地標之一。教堂旁的兩尊雕像,分別是使徒保羅和約翰衛斯理的形象,讓人聯想到他們在基督教歷史中不朽的貢獻。這裡不僅是信徒們的祈禱場所,更是一處令人震撼的藝術瑰寶,提醒著人們在浮躁的城市中留一片寧靜的心靈空間。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使徒保羅雕像
約翰衛斯理雕像
二、從齊普賽街到聖瑪麗勒波教堂
走出教堂不久,我們來到了齊普賽街(Cheapside)和新交易巷一號(One New Change)。這裡不僅是現代倫敦的金融中心,還有著中世紀的悠久歷史。沿街漫步,我們遇見了聖瑪麗勒波教堂(St. Mary le Bow),這座教堂見證了倫敦自1080年以來的變遷,經歷了三次重建,至今依然屹立不搖。它像是一位見證者,靜默地訴說著倫敦發展的故事。
齊普賽街(Cheapside)
聖瑪麗勒波教堂(St. Mary le Bow)
聖瑪麗勒波教堂(St. Mary le Bow)
三、惠特靈大道的古老街景
沿著惠特靈大道(Watling Street)前行,從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中間可以望見聖保羅大教堂。這樣的視野令人感嘆,在繁華的現代建築中,依然能找到一條通向信仰的古道。這樣的街景,像是提醒著每一位行人,不要忘記信仰在生活中的位置。
惠特靈大道(Watling Street)
四、聖司提反教堂的歷史韻味
接著我們來到沃爾布魯克聖司提反教堂(St Stephen Walbrook),這座教堂建於1672年,以殉道者聖司提反命名。沃爾布魯克是倫敦泰晤士河的一條支流,見證了教堂數百年的歷史。在修葺中的教堂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對倫敦社會和信仰的深刻影響。
沃爾布魯克聖司提反教堂(S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