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月
第一次踏足於伊朗這片地土. 出門前有少許擔心, 是因為報了團才知此地有紅色旅遊警示. 不過也不真是擔心, 因為相信我們是被上帝眷顧的兒女. 在旅程當中很感受到伊朗人的友善與好客! 他們很多主動與我們打招呼, 和我們一起拍照. 他們常常都笑容滿面. 在不同的城鎮參觀他們的大宅, 古建築與名勝. 看到他們的文化頗先進及前人滿有智慧. 印象很深刻是他們建築的風塔, 冰屋與最早期的清真寺避暑的地下室,旅程仍未完畢, 仍很期望瞭解此地的文化, 歷史與民生. 風塔 伊朗最早期清真寺及避暑地下室 read more
033 月
各位親愛的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春意盎然的三月來臨了,不知大家今年計劃前往哪個地方「朝聖」呢? 身為基督徒,聽到「朝聖」這個詞語時,您會聯想到什麼?可能首先想到以色列吧? 是的,以色列地是許多信徒心中的夢想之地,一生至少想去一次的旅程。而事實上,早在耶穌的時代,分散在以色列各地的猶太人每年都會在三個重要節期前往耶路撒冷聖殿朝聖。這三個節期分別是: 逾越節、七七節(即五旬節)、以及住棚節。 由此可見,「朝聖」這一觀念並非近代才有,而是源遠流長。對於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前往聖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獻祭。而今天,「朝聖」已被不同宗教和宗派賦予了多樣的詮釋。有些人前往聖地,是為了觸摸某些被認為神聖的地點或物件,希望能從中獲得福氣,帶回自己的家鄉。 如果您有興趣了解逾越節與我們的關聯,歡迎登入混合式學習平台,報讀以下網上課程,進一步學習: 聖經也記載了一段關於耶穌「朝聖」的故事。 (參路加福音 2:41-52) 耶穌年少時,曾隨家人前往耶路撒冷聖殿守逾越節。回程時,由於人群眾多,家人以為祂與大家同行,結果三日後才發現耶穌不見了。後來,他們折返回耶路撒冷,才在聖殿中找到祂。耶穌並非因貪玩而走失,而是專注於與聖殿中的人辯論,甚至忘了歸隊。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能看見耶穌「朝聖」的心態,值得我們效法。祂並非僅僅完成獻祭就離開,而是以渴望學習的心靈前往聖殿。 曾參加過證主聖地團的您,或許也會察覺到,我們的團並非一般的旅遊,而是一趟深入聖經的學習之旅。我們定位為「考察團」,希望帶領弟兄姊妹透過親身體驗,深入了解聖經的背景與信息。每團均有隨團牧者或講師,結合景點分享相關經文,讓參加者從平面到立體地學習聖經,開闊信仰視野。 當然,除了以色列,其他地方也可能成為您心目中的「朝聖」地點: 1. 西班牙—踏上著名的【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 漫步在歷史悠久的小徑上,也許會讓您的心靈得以洗滌。 2. 希臘—造訪【米特華】 親眼目睹建築於砂岩群嶺上的希臘東正教修道院,感受當年修士如何尋求寧靜與信仰的避難所,放下生命中的重擔。 3. 土耳其—走訪啟示錄提到的【七教會】 相信您在信仰上的反思與教會服事將會更加深刻。 4. 埃及/約旦—登上【西乃山】 感受摩西領受十誡的震撼,或是來到【尼波山】,站在摩西人生路程的終點,思考自己的生命方向,收穫新的啟發。 以下為最新考察團,立即報名參加 願上帝在2025年賜您身心靈的更新,讓我們一同在祂的愛中反思並成長! 以馬內利 Rosanna read more
118 月
很感恩能於2016年7月24 至8月4日,跟「證主」Otto及一班認識的弟兄姊妹去聖地,自己心情彷似準備去探訪耶穌!很重視!很緊張!問自己需要準備甚麼手信給耶穌呢?…… 是否旅程之前的努力準備?於是聽Otto 提醒再看了利未記及民數記,並也看了那本書2 次…… 當時自以為這樣應該得到耶穌悅納。 (閱讀全文...) read more
3012 月
戰爭,距離我們有多近?
以色列與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甚至伊朗的戰爭與衝突已持續一年多,執筆之時和平仍未臨到黎凡特。[1] 但凡這地區出現衝突,有些信徒問:這是末日警號嗎?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希望不是「只因不法之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對每天因為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無辜生命的喪失而無動於衷。 關於當今中東戰爭與末世預言的關係有不少討論,我們都不能否定這是複雜的課題,非三言兩語可以處理。本文所關注的,是信徒羣體如何在這複雜又多爭議的事件上,持續關心與禱告。
為何要關心?
其實不需要太多原因,只要我們願意成為「和平之子」,哪裏有衝突、哪裏有不公義、有無辜生命被害,禱告只是基本的行動。更何況,對不少基督徒來說,稱現在戰爭波及的地區為聖地,都是聖經曾有記載先賢足跡之地,關心當地和平不是應該的嗎?再狹窄一點說,在伊朗也有不少信徒生活在其中,我們不是弟兄姊妹嗎?
有多複雜?
大家都知道沒有純粹的宗教戰爭,今日所有戰爭都與政治與經濟利益掛鉤。哈馬斯是恐怖分子,以色列軍隊打死打傷不少平民,伊朗是哈馬斯、真主黨及胡塞武裝的主人,而歐美對以色列在軍事與經濟上的支持等等。宗教問題上,是猶太教對伊斯蘭教的衝突?與基督教又有何關係?因此,當我們選看不同媒體的報道時,不一定能分辨對方的立場是建基於甚麼原則或事件。 至於神學方面,時代論、基督教錫安主義、替代論和不同派別的末世論等等,對聖經的解讀可以不同理解而實踐在不同信仰中。
如何辨識?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辨識真相?一般提到屬靈的辨識,包括個人的禱告尋求,也包括羣體的尋求。個人方面,作為一介平民,無疑我們的限制是大的,不過並非不可能。在禱告的同時,把個人的觀點建立在真理的根基而不是以偏概全的資訊上——對生命的重視、對公義渴求,都是基本的。若喜歡閱讀或研究,不妨考慮也聽表面矛盾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分析。我們需要謙卑下來,承認自己的有限,惟有倚靠創造主開我們的眼睛,才能窺得較為清楚的「真相」。 至於羣體尋求方面,小組禱告與學習的同時,如何避免「圍爐取暖」只聆聽單方面的觀點?媒體不多報道的,是平民百姓的處境。今日的情況,就算在以色列國境內,有正常生活的,也有因為爭戰帶來民族間仇恨與歧視升溫而有的暴力事件。若有機會,聆聽民間,甚至當地教會的聲音,貼近當地處境去增長知識。與此同時,在苦難地區的教會如何應對這些衝突?巴勒斯坦、阿拉伯神學家與歸主猶太人如何看當前局勢?他們如何解讀相關經文?筆者發現大部分的討論,都忽略了當地教會的聲音,這是極大的欠缺!
該如何禱告?
事到如今,不少關心中東局勢的弟兄姊妹都感到困惑,和平何時臨到?有一直關心以色列的弟兄姊妹跟筆者分享,對於戰爭他們不太懂,但既相信猶太人作為神的選民有特別地位,但又不忍看到加沙的人道災難,到底該如何為他們禱告?其實,筆者深明這難處。多年來我們帶團去聖地,並不止於聖經的學習,更聆聽當地信徒的故事,由他們教我們如何禱告。 他們需要和平,除了停止戰爭,也要人與人之間的和平、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互相尊重。容讓戰爭與仇恨滋長,妖魔化不同立場的,原為鄰舍的便成為敵人。如前文所提當地的信徒羣體的聲音,他們倡議的並不是復仇,而是復和。我們除了為和平、為福音需要、為救援工作外,也可為復和禱告。他們需要復和,這本是主的心意。[2] 戰爭帶來最大的傷害,是平民。人命關天!不要因為「不法之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反而更要鍥而不捨地為當地的「和平之子」禱告,也為我們成為「和平之子」禱告。 [1] 黎凡特(Levant,指)地中海東岸一帶,包括由北非埃及到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及敘利亞等地區。 [2] 若想更多了解,可以參看福音證主協會最近出版的《(不)可能的復和》,由一位巴勒斯坦神學家及一位歸主猶太人合寫。
read more 064 月
牧養失落「上班族」 教會資源何往?
文稿整理:馬迅榮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少數民族」是我們忽略了的,就是「上班族」,雖然未有數據定這族為「未得之民」,但「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統計已告訴我們,香港教會已出現危機了,國內的情況更嚴重。
(閱讀全文...) read more 078 月
親愛的聖地之友, 平安! 近年多了「深度遊」之說,意思是深入了解某個國家的山水風物與文化風俗,不走馬看花。於是,又有人提出「淺度遊」,意即不太講意義,到此一遊便可。之後,又有人用「心度遊」 (閱讀全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