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友心聲分享:2016年教會歷史團團友 Angela (Part 3)

團友心聲分享:2016年教會歷史團團友 Angela (Part 3)

DSC_0289在德國有許多被稱為”路德之城”的城市,包括馬丁路德出生的艾爾福特(Erfurt),成長、就學及當神父的艾斯萊本(Eisleben), 執教及釘出95 條宣言的威登堡(Wittenberg),以及他為躲避追殺而易容藏匿的瓦特堡(Wartburg),這裡也是路德將新約聖經改寫並翻譯成通俗德文的地方。
初春的瓦特堡氣候出乎意料的溫暖。這個時節遊客並不多(來此的遊客以大多數是德國本國人,所以英文導遊是為我們特別安排的),我們或步行或坐車,悠哉地上到這個十一世紀便已存在的城堡。當年要在這座山上建立一個以義大利石頭而非當地砂石的城堡所要耗費的運輸成本、人力、物力驚人,此等財力只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所以當德國人後來大批移民到美洲時,”stone rich”(超有錢到可以搬運石頭建造城堡) 這個形容超級富豪的詞彙便被帶進了美國的文化。
隨著優雅又俏皮的當地英籍導遊穿梭在一間間的石室,她娓娓道出有關這個中世紀古堡的各樣故事。有路德曾踏足的路徑,有修復過後古代貴族們因躲避寒冬不出古堡而在堡內舉辦吟唱比賽以供禦寒兼娛樂的場地,但最後城堡主人故事中最觸動我心的,卻是被稱為聖伊莉莎白(St. Elisabeth) 的一位 13世紀女子。
St. Elisabeth 出身高貴,是匈牙利王國的公主。她4歲時父母親出於政治及經濟考量,就將這個小女孩從遙遠的匈牙利送到瓦特堡附近居住,等到了14歲時便與當時瓦特堡的統治家族Ludwig的繼承人聯姻。也許是她因住在城堡外一直有與平民直接接觸的機會,也許是她從小離鄉背井所以對人特別有同理心,總之St. Elisabeth與大部分生活優渥的上層統治階級不同,她非常關心生活飢寒交迫的一般平民百姓,總是不顧貴族們的反對與逼迫常常周濟窮人。不但如此,她也在深愛她的丈夫的保護之下,掏腰包開設學校供平民孩子們唸書,並為平民設立醫院甚至親自照顧貧病。在她曾經的起居室,牆上掛著一幅名畫,畫中她的丈夫在眾人面前問她,”妳籃中蓋著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藍子裏裝的是她偷偷要送去給窮人的麵包,但她回答,”是玫瑰”。蓋子一掀開,蒙神恩典,麵包真的變成了玫瑰,堵住眾人悠悠之口。可惜的是,她的丈夫很早便死於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的途中。失去丈夫的保護之後,St. Elisabeth在小叔的威逼之下安頓了孩子,隻身離開城堡,住進了她自己所創辦的醫院繼續救助工作,四年後在芳齡24歲時逝於這間醫院。
在短短的14歲到24歲的十年間,St. Elisabeth不顧身家性命,持定理念,窮她所能地投入慈善救助,無怪乎在她死後短短四年間便被教廷封為聖人。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超乎美德的品質。生命的影響力不在於年歲長短,乃在於一個人是否能發掘自己的命定並不顧一切堅持到底。St. Elisabeth的勇氣與堅持,使慈善救助的觀念跨越時空,從13世紀的瓦特堡持續發揚到如今的五大洲,成為一種普世價值。現今,世界上各處仍有許多以St. Elisabeth為名而設立的慈善機構。
與導遊的目光相對,我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已雙目含淚,雖然”封聖”是羅馬天主教的主張,但我完全能體會人們對St. Elisabeth的感念與不捨。我也突然領悟,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西方國家的元首夫人從古到今都投身於慈善項目。信仰不同,造成國情之不同。君不見在中國,造橋修路施粥濟貧一向都是員外鄉紳的事,與皇家何干,與皇后何干?
to be continued…


Existing Users Log In
   
會員註冊重置密碼
會員登入

按下「註冊」鍵,表示同意福音證主協會及關聯機構向本人發放最新通訊。相關 私隱政策 供參考。
會員登入
HK$ - HK$
產品總數量:0
合計:HK$0
沒有相關產品
立即結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