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友心聲分享:2016年10月「聖地」探索之旅團友狄志遠弟兄
聖地十天遊,太陽曬多了,食物吃盡了,人變得又黑又胖了。這些都是身體上的表面變化。
但今次旅程,知識及屬靈的學習,更感滿足。走過十天,對中東的歷史及文化認識多了,對宗教的歷史發展掌握多了,而最重要是對耶穌在地的生活,感受深了。
耶穌在簡陋的地下室出生,從事低微的三行工作,要為徒弟洗腳,更受酷刑折磨死去,最後復活升天。耶穌的一生表達了人最高的情操:謙卑。以謙卑的心順服上帝;以謙卑的心愛人如己。
各位團友, 補祝聖誕及新年快樂,也預祝農曆新年可以享受與家人團聚的快樂。 19年尾我去了伊朗學習古波斯帝國的歷史文化,在行程中不忘反思聖經與生活的教導。 (閱讀全文...) read more
「共情的伊朗人」 我是從看一套描述兩兄妺感情的電影「小鞋子」開始認識伊朗,從此以後久不久就看這出自這回教國家的作品,總沒給我失望。它總是對家庭關係有很多细緻的描述;對極權統治下的社會有很多深刻的反思。我常常好奇問是什麼樣的土壤才能養育出一個對人性有這樣體會的導演,拍出如此的佳作。當自己今次親身踏足伊朗,每天都在參觀及走在街上,你就親身體驗到伊朗人那份友善的民族性格;會主動跟你打招呼並有眼神的接觸,甚至要求與你合照後給你有-愉悅和連繫感。這份情操或許與人民從少就有讀詩集的習慣有關,據說人民除「可蘭經」幾乎每個伊朗人都能背誦幾首一位出生於14世紀詩人的作品,當你長期浸淫在哈菲茲(Hafez)及蕯廸(Saadi)對人性的歌頌及批判的詩句下,難怪伊朗人有這共情的性格,你就稍稍明白到為何聯合國都將蕯廸的詩句放在其總部大廳的入口處。 Human being are members of a whole. In creation of one essence and soul. If one member is afflicted with pain,. Other... read more
20170628 到達萊比錫 Leipzig 這個豐富多彩的地方,包括歷史(宗教及政治性的)、音樂(巴赫、貝多芬等)、文化藝術(歌德名著「浮士德」背景地方)、交通樞紐...... (閱讀全文...) read more
各位親愛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不經不覺2020年迎來了第六個月,已踏入初夏了,疫情在香港人努力下,亦已漸漸平穩,社會秩序亦慢慢恢復,但我們仍不能鬆懈,因全球疫情並未明朗,大家繼續加油! (閱讀全文...) read more
十二天的聖地考察團收獲實在豐富,遍遊了多個主耶稣及聖經人物昔日走過的地點,包括以色列及約旦兩個國家,我有以下數點感受: (閱讀全文...) read more
親愛的聖地之友, 主內平安! 以巴衝突的問題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把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後,再次成為衝突焦點。在信徒群體,這次的討論多了一個焦點—基督教錫安主義。 (閱讀全文...) read more
親愛的弟兄姊妹, 平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今年九月十七日通過決議,把耶利哥納入為世界文化遺產。今次被接納的是耶利哥古城,其實只包括耶利哥廢丘,即一般到訪耶利哥的行程都會短暫停留的人工山丘,在那裡講解這裡為何有一萬年歷史,以及約書亞時代的耶利哥城是否在這裡。 用今日的標準來說,耶利哥並不吸引。雖說有一萬年歷史,又是全世界最低的城市,最低點是海平線以下260米,正因為地勢低所以特別熱。雖是沙漠的綠洲,但她距離耶路撒冷很近,一般都不會留在那裡太久。 全世界最低的城市 但在古代世界,這綠洲便顯得非常重要。要知道大衛王定都在耶路撒冷之前,那裡並不繁榮,只是一個甚麼也沒有的山頭。而耶利哥除了有自己的水泉,還靠近約旦河進入死海的入口,水量充足之餘,也是東西方交通要道。甚至有聖經學者認為,羅得看到「像耶和華的園子,又像埃及地」(創十三10)的約旦河平原就是耶利哥。 也因此,哈斯摩尼王朝(Hasmonean Dynasty 140-37 BC),即兩約之間猶太人自治時期,在這裡建築了王室的行宮。而大希律也先後在這裡建築了三個冬宮! 從耶利哥往來耶路撒冷通常會經過凱爾特谷(Wadi Qelt),當中有條普拉特河(Prat River)穿越其中。聖經告訴我們耶穌上耶路撒冷時會經過耶利哥(路十八31-43),祂曾否經過這普拉特河稍為歇息?由於地勢與環境關係,這地方一直被認為是詩篇廿三篇所描述的「死蔭幽谷」所在地,這裡有一所建於公元五世紀的聖喬治修道院(St. George Monastery),是我們近年聖地團會到訪的地方之一。 近年我們較多選擇住在耶利哥,也略為經驗這古代交通樞紐城市的氣息吧! 耶利哥 遠眺聖喬治修道院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其實共有13個被接納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耶利哥是第14個。聖地團常去,我們又較為熟悉的地區包括:耶路撒冷舊城及城牆、伯利恆、馬薩大、米吉多、迦密山一帶等。要被接納為UNESCO一員要乎合不少條件,除了要有歷史意義,普世價值外,更重要的是要持續保護這些人類文化資源,免被天災人禍所破壞。 盼望新增入名錄的耶利哥可獲得更多資源來繼續發展與保育這古代樞紐,讓我們更立體地認識聖經的世界。 你的弟兄, Otto read more
親愛的聖地之友, 平安! 十一月中我在「宗教改革500年」系列的第一個「小人物與大歷史」講座中,以宗教改革的領袖人物這角度,分享這段歷史給今日教會領袖的啟迪 (閱讀全文...) read more
各位親愛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剛與20多位弟兄姊妹走訪了聖地回來,今次行程我們走進了很少到訪的西岸區北面撒馬利亞地 (閱讀全文...) read more
各位弟兄姊妹,新年快樂! 過去三年,當我們互道平安之時,是否有不一樣的感受? 風平浪靜的日子,平安好像很廉價,說得容易,也不太需要認真想想便表達了。然而,這些年來說平安,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平安不是必然的,也得來不易,全是恩典。 希伯來文的平安(Shalom, שָׁלוֹם ) 的意思是非常豐富的,遠超過我們一般理解的生命平安。平安原本帶有完整,甚至完全的意思,同時也有來自神的豐盛,生活上安全穩妥,以及人際間的和諧關係。不論是物質世界還是靈性狀態,「耶和華沙龍」就說明了平安都是來自神的恩典,因此當我們互道平安時,是互相祝願神的豐盛臨到對方,生命的平安只是其中之一。 平安也是猶太律法,妥拉的核心信息。律法的教導與傳承就是為了推動平安,這不只是人內心的平安,還包括人與人、國與國的平安,換句話說,傳授律法,就是推動世界和平。從這角度認識被稱為「平安之城」的耶路撒冷,她應是世界和平的標記。主耶穌是「平安之子」,是為世界與上帝帶來復和,回復創造秩序中應有的和諧,傳述悔改的信息、救恩之道正是平安的入門。 基督徒要成為「平安之子」,可謂任重道遠!過去三年一直有收到來自拿撒勒及耶路撒冷同工們的代禱消息,知道他們為了「耶和華沙龍」,在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中間的平安沒有一刻停下來,他們正是平安之子的典範。 此際疫症仍在橫行,戰爭與不安氣氛仍然籠罩下開始新一年,讓我們找個空間安靜下來,認真尋問我們可以如何成為平安之子。 願你在新的一年,除了個人擁有生命平安之外,也願意立志成為平安之子! Otto read more
沒有相關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