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yancolam@ccl.org.hk

團友分享:2025年8月 埃及,約旦團團友 Milan Law

✨埃及約旦聖地遊分享(2025年8月11-20日) 感謝主,在信主22年後,我終於有機會與教會弟兄姊妹一同踏上埃及約旦十日聖地之旅。透過親身走訪聖經中的地點,歷史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信仰見證。 📖歷史變得立體 一直以來我對歷史感到乏味,但出發前的預備、當地導遊與Otto教授的講解,令我開始欣賞歷史的深度與啟示。這趟旅程為我打開了另一扇學習的大門,讓我明白歷史不只是過去,而是信仰的根基與提醒。 ❤️Centre of Love與垃圾山教堂:最深刻的感動 第二天探訪「Centre of Love」,中心由聖西蒙皮匠教會平信徒於1995年在開羅莫卡坦垃圾村創立,初期只有四位志願者,服侍殘障及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 他們透過祈禱、教育、探訪,幫助家長接納孩子,改變社區對殘疾的偏見。PowerPoint中看到當地人徒手在垃圾堆中尋找回收物品,沒有防護裝備,在酷熱與蒼蠅中工作,生活極其艱難。然而,神透過Pastor Simon於1974年將福音帶到這裡,傳遞「神接納人本來樣子」的信息,建立一個以愛為根的社區。 正如經文「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 25:40;他們服侍最微小的,就是服侍主。 垃圾山教堂 🤝同行者的信仰見證 旅程中亦有機會認識團友的事工。第一天與Saumei和Arron共進午餐,聽到他們「油踐入心」的事工,在油麻地服侍基層的故事,令我感受到「行出來的信仰,看得見的福音」。他們的生命就是最美的見證。 📱遺失手機的小插曲:愛與誠實的功課 最後一天,我人生中第一次遺失手機,落在由約旦返杜拜的航班上。當時身心疲憊又自責,但姊妹們毫不猶豫陪我報案、尋找失物,甚至用糖果安慰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主內的愛與支持。 回港後,證主Lewis和姊妹繼續聯絡航空公司,三週後竟然找回手機,感謝主的恩典! 但也因為這件事,我犯了一個錯——我向老公說了謊,隱瞞手機遺失的事。直到某天的八號風球早上,我把這篇分享稿發給他,他就知道了🤪。那一刻,我真心認罪悔改,深刻體會誠實的重要。 🙏三個旅程中的學習 1. 不要盲目自信,要學習傾聽。 2. 情感支持比理論更有力量。 3. 誠實是為人之本,不可輕看 2025年暑期聖地團團友Milan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8月 埃及,約旦團團友 Seeing So – 尼波山上的頓悟

原來,真的只有一步之遙, 但對於摩西,卻是咫尺天涯。 實地站在這尼波山上, 更加感受到摩西當時那份無盡的沉默與孤獨。 迦南美地就在眼前,流奶與蜜、豐饒遼闊。但只是神一句吩咐,他便止步於此。 這麼近,幾乎伸手可及;那麼遠,遠到他此生無法再向前一步,使盼望成為永遠的距離。 領隊呂教授帶着沉厚而悲涼的聲線,將摩西的一生輕輕道來:始於使命,終於順服。四十年曠野路,他引領神的子民走出為奴之地,卻在終點前止步。應許之地在望,而他卻只能遙望。 是不甘?是委屈?是憤怒? 或是無聲的嘆息? 然而,他選擇了順服 ----- 無怨、無悔、無恨。他的腳步安然止於此,但他的心卻沒有。 他舉目望天,伸出雙手,向那說“不”的神獻上讚美。何等徹底的順服!四十年來,他聽命而行,憑信而走:神説去,他就去;神説走,他就走…… 奮鬥一生到最後,他亦安然聽從神命。 神沒有忘記他。在永恆的國度裏,為他存留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不是進入迦南,而是進入榮耀;不是被記住,而是被銘刻。 如今,我站在同一片仍是嚴酷嶙峋的山巔上,望向對岸的以色列,嘗試領略摩西這偉大領袖遊走在遺憾與順服之間的釋然。面對人生中許多的事與願違、 求而不得,當然心有不甘、百感無奈,但摩西的順服彷彿在告訴我們:這一切,原是神最好的安排。 因為我們再有能力、再有勇氣,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微塵。 最偉大的人在史書中最多留下數頁紙,但絕大部份卻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曾被記下。既然如此,站在神的歷史和偉大的救贖前,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執著? 神有祂的主權,神要成就的事,也不一定要用我來完全。 於是,忽然明白自己是誰。 便學會放下,抬頭仰望,歌頌祂的作為。 摩西在尼波山上畫下的句號,不是結束,而是信仰的極緻。他明白了神,從而成就了自己 ------ 也為我們每一個後來者, 緊接在這句號,憑着信心,開啟新的一句。 2025年暑期聖地團團友Seeing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九月通訊 – 預期……不似預期 (September 2025)

各位團友, 剛過去的暑假與14位團友踏足埃及與約旦,我們剛到埗便遇上當地熱浪,最高溫正是參觀金字塔當日,最高氣溫達攝氏42度!天氣不似預期,連埃及人都說沒有太多像這高溫的經驗,加上水土不服,部份團友這幾天身體不適。 若我們只是推廣旅行團,應該報喜不報憂,不會「自爆」這類不似預期的情況。又或者,我們大概可以說有機會經驗摩西在曠野的高溫,也是難得的體驗......雖然這也是部份真相......。不過,我們十多人坐的是六十多座位的空調巴士橫越西乃曠野,而過紅海的是船而不是徒步,與摩西時代比,還差很遠呢! 現代人很多顧慮,同時也很多計劃,我們在某程度都是完美主義者,只是對完美的定義及執著程度不同。以我當初預備一個團為例,最理想是完全按計劃進行,而計劃的細節,除了點與點之間的交通外,還有導遊講甚麼、講多久;我在哪一程車分享甚麼、分享多久;分享用甚麼經文、應用的例子是甚麼,甚至如何與詩歌配合等等。現時作領隊要上急救課,就是為「意外」作準備。 現實不似預期, 可能只是預期中沒有留下處理「意外」的空間。 「意外」也可以是正面的。如今次再到埃及,讓我驚訝的是吉薩金字塔區域的整齊清潔,沒有one dollar、one dollar的叫賣聲,入口更改為空調展區,讓導遊可以更清晰地介紹金字塔的結構與建造過程。 沒有想過吉薩金字塔旁的小販會絕跡 而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開放更多展館,比去年更多文物,甚至有機會見識獻給埃及守護神之一蘇貝克(Sobek)作祭物的鱷魚木乃伊。 鱷魚木乃伊 在大埃及博物館內展出法老的「兵馬俑」 我們去了Anafora的退修中心,那是沙漠中的綠洲,建築設計是一個問號,歡迎不同人仕帶著問號前來。主教不一定能回答所有問題,來訪者其實需要停下來,靜思生命的奧妙,可能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原有的問題也許不再是問題。 Anafora退修中心的其中一間教堂 對不少團友來說,這團不似預期。因為沒有預期自己可以承受的氣溫有多高、沒有預期自己的體力可以上到西乃山頂、沒有預期能在旅程中有反思召命的空間....... 西乃山日出 有機會的話,來經驗一下不似預期的旅程,為你的屬靈經歷添上多一重色彩! 你的弟兄 Otto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8月 埃及,約旦團團友 Jeanie Woo

感謝天父在今個出埃及之旅藉著兩個和信心有關的經歷,幫助我認識天父和自己多了。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神掌權和教導;凡憑信心求的,祂會按自己的意思彰顯祂的美善,為的是叫祂的名得榮耀,使信祂的人仰望祂。 1. 神的掌權、保護和教導 - 因輕率而經歷教導,亦因著飲了過量的洛神花茶而發燒,而失去了退修時間。本來渴想在退修中心退修和分享,突然變得急劇發軟和發燒。但神賜下團隊中的護士和姊妹使用了冰水樽、冰貼和薑糖,讓我短時間內恢復大部分的精神和體力。對平日多依賴藥物的我體驗到祂的醫治和預備。 2. 信心的禱告和仰賴 - 騎在「賽」駱駝上的交託。小信的我初次乘著駱駝在漆黑中上西乃山看日出,既緊張又興奮。突然我坐的駱駝因著後來居上的「同伴」趕上而跑得瘋狂,加上牠貼近懸崖邊奔跑,我更是緊張,心想可能要「被拋」下山崖了。我下意識地捉緊插在駱駝峰前的竹竿,心裡向主禱告說:「求祢掌管這駱駝,我把我的性命交給祢。」這駱駝跑到祂在隊伍中差不多的「位置」時,開始減速。我的內心也開始平靜下來,抬頭看見滿天的星宿,想起 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賜予祂的子孫如天上的繁星一樣多,祂真是守約施慈愛的 神。在漆黑中,祂所創造的月亮和星宿成為了上山路上的明燈。我亦回想起早前領隊提醒有時領駱駝員可能會與我們和駱駝相距一段很短的距離,我們亦可以放心,因為這條「山路」是駱駝很熟悉的,從出生到現在都是一直行走著這條路。 - 在西乃山上觀看 神所創造壯觀而又感動的日出後,我也按體力行了一段下山的路。之後,我禱告求 神為我預備一隻下山的駱駝。 神真是為我賜下一個體貼的領駱駝員,他很細心地領我踏上駱駝的鞍,又用厚毯放在我的坐位前,避免因著駱駝走動時,我的身體被竹竿引致不適。當駱駝每次預備下「石級」時,領駱駝員都會叫「UDO」,駱駝UDO 便會向下踏前一步,我真是沒有經歷到領隊描述那個「下山」時,我們可能會在駱駝不斷「傾前」而造成多次的不適感。 天父呀!人總是容易忘記祢的教導和恩典。但祢會藉著我們可承受的程度而給予適當的教導。 - 在認知中,我知道人在「死海」中只會浮不會沉的。我因著信心不足,又不懂游泳。起初只是容許自己坐在死海的海邊的石頭上,慢慢移動身體往較「深少少」的水面上。當團友不斷提醒我只管放鬆,身體便會浮在水面,而不會沉下去的,我卻因害怕被高鹽濃度的海水進入耳朵而不敢躺在「海水」上。但神卻讓同伴拖著我的手,又輕輕推動我在水面浮動。我當下想起昔日耶穌叫彼得從水面行去他那裡,彼得因著沒有信心而沉下去。 - 感謝主,讓我可以合上眼睛禱告求祂幫助:「天父呀!我信祢創造的死海真是可以安全地承托起我的,祢會保護我不讓死海的水進入我的耳朵。」接著,我真是可以放開雙手安然地浮在死海上,海水也沒有半點進入我的耳朵,只是有一小滴高濃度的海水沾在我的嘴角上~原來我嘴角的皮膚被高濃度(鹽份)的海水沾到時是有一點點刺痛,但嘴角被清水沖洗後,不適便退去了 - 旅程中,領隊呂博士講出埃及記、民數記、利未記、申命記的意義。讓我理解聖經和昔日埃及人從奴隸身份到上帝子民身份,從跟隨別國的律法,到有自己的身份和律法。我開始對屬於上帝子民身份和要遵行屬於這新身份-新誡命的意義明白很多了。 感謝天父在旅程中多次教導和我說話,提醒我信靠祢的保護和應許的功課。也讓我在進入聖地前聆聽聖經。奇妙的是,我開始變得期待和喜愛聆聽聖經程式中的讀經,多於只是沉醉聆聽詩歌。還有會期待旅程中每早的敬拜讚美和聖經教導,而最深刻的教導是「聽(主)命比獻祭重要」。 求主幫助我在經歷出埃及(以色列人出死入生之旅)後,當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有更新的生命,如所蒙召的恩相稱。幫助我珍惜與祢的關係多於我所「捉緊」的。阿們! 也願這段在與主同行的路上,主的名得榮耀。祂的應許和保護也成為我們軟弱時的幫助。 2025年暑期聖地團團友Jeanie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八月通訊 – 古埃及文明入門篇 (August 2025)

親愛的聖地團友, 平安! 不知大家最近有否留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11月推出特別展覽,「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這個展覽我都有興趣參觀一下。 一提到「古埃及」,就想起聖經《創世記》及《出埃及記》的記載,由約瑟被賣到埃及至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都是在古埃及世界發生。 最近有機會去大英博物館,其中也有古埃及的展館,花了很長時間看古埃及的棺材與木乃伊的演變過程。棺材是最重要的葬禮用品,用作保護屍體,提供對抗邪惡的魔法屏障,並確保死者準備好重生。古埃及人相信,如果屍體完全腐爛,將會失去部分靈魂。因此,棺材被設計用來保存和保護屍體。 在埃及歷史的早期,棺材設計是簡單的長方體,由木或陶土製成。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中王國時期,人形或類似人形的棺材開始出現,通常以埃及神明的圖像作裝飾,以保護死者。從新王國時期開始(大約公元前1550年),發展出更精緻的棺材。其中包括嵌套式棺材(即一個套著一個),如木乃伊形的,多數繪畫了仔細的面部特徵。 簡單的長方形棺材Coffin of Nakhtkhnum 人形或類似人形的棺材 Coffin of Ramesses II 嵌套式棺材Egyptian Coffins 在古王國時期,棺材的裝飾模仿早期墓穴的繪畫,在蓋子和側面刻上簡短的銘文來祈求供品。棺材通常擺放在墓室的南北方,屍體側臥於左側。在棺材的頭部位置繪有一對眼睛,使死者能夠望向墓中的供品,並看到旭日的生命之光。 在第一中間時期和中王國時期,棺材內部繪畫更加豐富,包括堆滿供品的桌子、衣物、珠寶、工具、武器和護身符等物品,以確保死者在來世中裝備齊全。棺材上還刻有棺材文(Coffin texts),是幫助死者通往來世的咒語,並按身體部位的位置刻上特定咒語。棺材外側刻有門框圖案和垂直銘文,目的是透過與埃及的創世神(奧西里斯Osiris和拉Ra)的聯繫,使死者復活。 棺材外側刻有門框圖案和垂直銘文 在新王國時期,木製人形棺材成為主流,融合了長方形棺材的特徵以及交叉雙手的描繪。對於地位較高的葬禮,可能會使用兩至四具棺材套疊在一起。第十八王朝的棺材裝飾簡單,以宗教文本條帶和少量神祇圖像為主,背景為白色或黑色。到了第十九至二十王朝,棺材則以黃色為底色,色彩豐富,文字與圖像的種類也更加多樣。在第十九王朝,木乃伊面具被「木乃伊板」所取代,這是一種覆蓋整個身體的人形蓋板,將死者描繪為活著的個體。 木乃伊板 從公元前八世紀晚期開始,棺材的設計逐漸改變,並開始復興古老的傳統。人形雕像木棺配有底座和背柱,而棺蓋上的繪畫通常包括女神努特Nut及其他守護神的形象。棺材的銘文通常包含亡靈書(Book of the Dead)的咒語,及金字塔文(Pyramid texts)的節選,反映出當時對過去傳統復興的興趣。棺材的內部裝飾有圖像和文字,帶有象徵性——宇宙的縮影:棺蓋代表太陽神的天界,底部則象徵奧西里斯Osiris的冥界王國。 《亡靈書》Book of the Dead 這些都是對古埃及的少部份認識,期望可以有機會親身去到埃及看看,特別是金字塔或皇陵內部的繪畫,想像一下古時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時的埃及文化,面對法老、多神敬拜等的生活,如何影響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的宗教信仰。 這幾年因著中東局勢的影響,我們推出了「出埃及之旅」,今年暑假至聖誕節將有幾團都會去到埃及考察。若您也想一同探索古埃及文明,讓我們對聖經背景多點認識,邀請您與我們同行。 主僕, Lewis *已成團* *已成團*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七月通訊 – 探索信心之旅—埃及 (July 2025)

親愛的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近期以色列與伊朗局勢緊張,打亂了證主原本想在年底再次起動,帶領大家去以色列,現在或讓我們對前往以色列的旅程需稍作耐心等候。然而,神的作為從未局限於某一地點,我們仍為大家安排了埃及深度遊之旅,埃及是神救恩故事的起點,相信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在埃及開啟屬於自己與神的不一樣旅程。 ❤埃及:信仰故事的起點 埃及是聖經中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重要的信仰歷程: 1. 約瑟:憑信在埃及掌管糧倉,拯救他的家族。 2. 摩西:從埃及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展開信仰的自由之路。 3. 耶穌:因希律王的迫害,逃亡到埃及度過童年。 埃及不僅是聖經故事的背景,也是一個充滿啟發的屬靈之地。我們可以藉此機會重新體會神如何在困難中帶來希望。 尼羅河 ❤一趟屬靈的發現之旅 此次埃及團,將不僅是一場旅遊,更是一趟屬靈發現之旅,讓我們: 回顧神蹟的現場:摩西曾在尼羅河行神蹟,與法老對峙的場景。 感受神的同在:登上西乃山,重溫神與摩西在此立下的十誡。 找到與神的聯結:在埃及的不同古蹟中,默想神話語的力量與應許的永恆。 西乃山 ❤創造屬於你的旅程 這是一個屬於你與神的特別旅程,你可以在埃及重新發現: 神的帶領:思考自己在人生困境中的「埃及時刻」,並藉此重新認識神的同在。 信心的行動:學習像摩西那樣,從「不配」到「被神使用」的生命成長。 屬靈的自由:釋放內心的重擔,尋求屬靈生命的突破。 金字塔 ❤誠邀:讓信心成為行動 神的帶領不只在特定的地方,祂的同在無所不在。參加埃及團不僅是一次旅遊,更是一次內心的更新之旅。我們相信,每位參加者都能在埃及找到自己與神的獨特故事! 以馬內利 Rosanna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六月通訊 –「埃及的偶像」(June 2025)

各位團友: 不知你沒有留意,原來五經中從來沒有直接提過以色列民膜拜「埃及的偶像」,不過在出埃及記中不少的內容卻可推斷,以色列民定受當時崇拜「埃及的偶像」的影響!(封面圖片為古埃及牛神亞皮斯(Apis)的石像)。 最明顯的事例,就是摩西在西乃山領受誡命,百姓見摩西遲遲未下山,便要求亞倫為他們做神像,最後鑄成了一隻「金牛犢」,把它當作領他們出埃及的神來築壇獻祭,繼續帶他們出埃及!(出32:1-5) 經文雖然沒有明言這「金牛犢」是來自埃及,但從古埃及的考古研究中,便可知埃及人常膜拜公牛及母牛,代表力量與生育,這尤其與農作業有關。此外,古埃及不少神祇也帶有牛的裝飾與形像,如哈索爾女神(Hathor)。 圖中是一尊三位一體的雕像,中間一位便是哈索爾女神(Hathor),她頭頂角形頭飾便是牛角。她有一些雕像則以長有牛耳或牛頭人身的形象出現。 此外,不少學者認為出埃及的十災,不單是耶和華神藉此催促法老釋放以色列人,更是每一災都對應著埃及人信仰的神明,因此,十災代表耶和華的權能勝過埃及一切的神祇。舉例來說,原來法老每天早晨都會到尼羅河畔,主持一個敬拜太陽神拉(Ra)與尼羅河神哈皮(Hapi)的儀式,藉此祈求太陽神與尼羅河神保護埃及,使農作物有最好的土地與雨水,賜給埃及生命與豐收。因此,第一災「水變血之災」便是針對尼羅河的守護神哈皮(Hapi),第九災「黑暗之災」便是針對太陽神拉(Ra),第十災「殺長子之災」便是針對法老(Pharaoh)——被認為是太陽之子,生命之神! 尼羅河神哈皮(Hapi)的形象——皮膚呈藍色象徵水、頭上及手持的蓮花和紙莎草,分別代表上埃及和下埃及,表明他統一了尼羅河的兩大區域。留意他雖是男子,卻有下垂乳房,豐胸肥腹正象徵著生育力,正是對埃及的餵養。 太陽神拉(Ra)的形像是以鷹首人身出現,他頭頂上有一太陽圓盤及一條盤曲其上的蛇,被視為拉的身體或眼睛。太陽代表光明、溫暖和生長,他被看為所創造一切的統治者,故右手持權杖,左手拿著象徵生命的符號。 從以上可見,埃及的神祇眾多,若你到埃及的博物館或帝王的陵墓走走,便明白膜拜偶像基本上是埃及人生活的一部份。怪不得十誡第一誡便表明「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然後第二誡隨即指出「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第二誡是「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懲罰他們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施慈愛,直到千代。(出20:4-6) 第二誡的內容十分具體及詳盡,指出了定立這誡命的原因,並違反及遵守誡命的結果。請留意: 第二誡在希伯來原文有43字, 是僅次於第四誡「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原文有54字) 的第二長誡命。 最後,究竟以色列人在埃及有沒有拜過「埃及的偶像」呢? 答案是有的!當以色列人被擄,耶路撒冷已被巴比倫攻破,南國猶大國快要覆亡之時(約591BC),耶和華神便藉先知以西結審問以色列,指出上帝揀選以色列,一心要領他們的先祖出埃及地,去到神所預備的最美好之地,並清楚要求他們「各人要拋棄眼中所喜愛的可憎之物,不可用『埃及的偶像』玷污自己。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可是那代的以色列人卻沒有守約,「他們卻悖逆我,不肯聽從我,不拋棄他們眼中所喜愛的可憎之物,不離棄『埃及的偶像』。」(結20:7-8) 在屬靈的意義上,埃及一向代表著世界,今日或者我們跟隨主的人,不會直接膜拜世界的偶像,但世界的價值卻不斷影響著每一個上帝的子民,願「埃及的偶像」成為我們的提醒及警戒。 Tim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五月通訊 – 非常信心.非凡使命 (May 2025)

各位團友, 因著信,挪亞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造了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此他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因著信,亞伯拉罕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承受為基業的地方去;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來十一7-8) 希伯來書作者告訴我們挪亞與亞伯拉罕的信心,是表現在走向未知的未來。挪亞不明白但也跟隨順服主的指示,造了方舟,誰又會想到竟然下雨40天。挪亞造方舟時已是600歲,三個兒子都已結婚,按今日的想法,退休享福是最合理的選擇,但挪亞竟然「凡上帝吩咐他的,他都照樣去做。」(創六22下) 同樣,亞伯拉罕奉命離開家鄉時,不只是離開父親,更是離開他的安舒,離開他過以靠以維生的方式。按傳說,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是製造神像維生的。亞伯拉罕只敬拜耶和華,他選擇不單是離鄉別井,更與父親「脫離關係」,拒絕子承父業,不過製造偶像的生活。 順服除了信心,還需要勇氣,才能面向未知的未來。這是非常的信心,走在非凡的使命旅程。 面對不太能確定的未來,你會怎樣做決定?聖地團,經常都會走過去未有走過的路,不少時候也走在不確定的路上。以拔摩島行程為例,不止一次試過預定的航班被取消,要多留島上一日、或改道,甚至試過完全取消拔摩島行程。又以在耶路撒冷的行程為例,有一段時間,真的無法保證能按計劃參觀聖殿山,以及位於西岸的撒瑪利亞等地,不論甚麼原因,旅程總不一定能按我們計劃進行,我們怎樣做決定? 禱告後,憑信心,相信神有更美的安排。雖然我們也慣於憑專業與經驗解決問題,但必須與團友分享,相信神有更美的安排。也就是這些經驗,給我們更大信心去嘗試新的行程,讓大家有機會更深認識神的話語。 盼望在我們新的行程中,能再次與你相遇、同行。 你的弟兄 Otto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四月通訊 – 土耳其深度遊 go, go, go (April 2025)

親愛的聖地團友, 平安! 近年多了聽到朋友說去土耳其旅行,當然要去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它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城市能夠橫跨歐亞兩洲,在短時間內便能遊覽歐洲及亞洲地區。伊斯坦堡的舊城區位處歐洲陸地上,著名的景點包括聖蘇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君士坦丁賽馬場、大巴扎等等。而亞洲部份比較多遊客去的是Kadikoy的文化中心莫達長廊 (Moda Promenade),那裡遍佈咖啡廳、傳統土耳其餐廳等,適合過一個當地人的悠閒下午。 土耳其的亞洲地區當然不單只伊斯坦堡,還有很多你耳熟能詳的城市,如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就是啟示錄中聖靈吩咐約翰寫信給這七個教會。 “有一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把你所看見的寫在書上,寄給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 啟1:10-11 除了七教會,相信你必定聽過大數、安提阿、哈蘭等等,都是聖經中提及過的地方。 大數 “保羅說:「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公民。求你准我對百姓說話。」” 使徒行傳21:39 大數是保羅出生及長大的城鎮,也是羅馬在小亞細亞基利家省之省會和重要城市。有人形容大數是「希羅世界的心臟地帶」和「東西交匯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下,大數的保羅既熟悉希臘和羅馬文化,又在迦瑪列門下受教育,正是神特別為把福音先傳給猶太人,再傳給希臘人而特別預備的人選。 大數市內的羅馬大道遺址 安提阿 或敍利亞的安提阿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滿有聖靈和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和教會一同聚集,教導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 使徒行傳11:24-26 敍利亞王西流基一世為記念其父安提阿古,於主前300年左右建了16座名為“安提阿”的城市,以敍利亞的安提阿為首,現位處土耳其的Antakya。安提阿的重要是早期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為躲避迫害而逃往安提阿,巴拿巴及保羅也曾在此教導,「基督徒」這稱呼更在此開始,還有第一批宣教士是由安提阿派出的。 以彼得命名及依山而建的山洞教堂 哈蘭 “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以及他的媳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一同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來到哈蘭,就住在那裏。” 創世記 11:31 亞伯拉罕的家族從迦勒底的吾珥遷居至哈蘭,亞伯拉罕75歲時被神呼召離開到所指示的地去。然而,亞伯拉罕的家旅伊然有人留在哈蘭,就如雅各因畏懼以掃逃到哈蘭住了多年。 亞伯拉罕可能住過這種有三千多年歷史的「蜂巢型住屋」 土耳其還有很多聖經中提及過的地方,很希望能與你們一同踏足,讓我們在旅途中增進知識,一同立體地閱讀聖經。 主僕, Lewis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三月通訊 – 「朝聖」人生 (March 2025)

各位親愛的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春意盎然的三月來臨了,不知大家今年計劃前往哪個地方「朝聖」呢? 身為基督徒,聽到「朝聖」這個詞語時,您會聯想到什麼?可能首先想到以色列吧? 是的,以色列地是許多信徒心中的夢想之地,一生至少想去一次的旅程。而事實上,早在耶穌的時代,分散在以色列各地的猶太人每年都會在三個重要節期前往耶路撒冷聖殿朝聖。這三個節期分別是: 逾越節、七七節(即五旬節)、以及住棚節。 由此可見,「朝聖」這一觀念並非近代才有,而是源遠流長。對於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前往聖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獻祭。而今天,「朝聖」已被不同宗教和宗派賦予了多樣的詮釋。有些人前往聖地,是為了觸摸某些被認為神聖的地點或物件,希望能從中獲得福氣,帶回自己的家鄉。 如果您有興趣了解逾越節與我們的關聯,歡迎登入混合式學習平台,報讀以下網上課程,進一步學習: 聖經也記載了一段關於耶穌「朝聖」的故事。 (參路加福音 2:41-52) 耶穌年少時,曾隨家人前往耶路撒冷聖殿守逾越節。回程時,由於人群眾多,家人以為祂與大家同行,結果三日後才發現耶穌不見了。後來,他們折返回耶路撒冷,才在聖殿中找到祂。耶穌並非因貪玩而走失,而是專注於與聖殿中的人辯論,甚至忘了歸隊。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能看見耶穌「朝聖」的心態,值得我們效法。祂並非僅僅完成獻祭就離開,而是以渴望學習的心靈前往聖殿。 曾參加過證主聖地團的您,或許也會察覺到,我們的團並非一般的旅遊,而是一趟深入聖經的學習之旅。我們定位為「考察團」,希望帶領弟兄姊妹透過親身體驗,深入了解聖經的背景與信息。每團均有隨團牧者或講師,結合景點分享相關經文,讓參加者從平面到立體地學習聖經,開闊信仰視野。 當然,除了以色列,其他地方也可能成為您心目中的「朝聖」地點: 1. 西班牙—踏上著名的【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 漫步在歷史悠久的小徑上,也許會讓您的心靈得以洗滌。 2. 希臘—造訪【米特華】 親眼目睹建築於砂岩群嶺上的希臘東正教修道院,感受當年修士如何尋求寧靜與信仰的避難所,放下生命中的重擔。 3. 土耳其—走訪啟示錄提到的【七教會】 相信您在信仰上的反思與教會服事將會更加深刻。 4. 埃及/約旦—登上【西乃山】 感受摩西領受十誡的震撼,或是來到【尼波山】,站在摩西人生路程的終點,思考自己的生命方向,收穫新的啟發。 以下為最新考察團,立即報名參加 願上帝在2025年賜您身心靈的更新,讓我們一同在祂的愛中反思並成長! 以馬內利 Rosanna

Read more...
Existing Users Log In
   
會員註冊重置密碼
會員登入

按下「註冊」鍵,表示同意福音證主協會及關聯機構向本人發放最新通訊。相關 私隱政策 供參考。
會員登入
HK$ - HK$
產品總數量:0
合計:HK$0
沒有相關產品
立即結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