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錫華牧師與你分享聖地考察心聲 (國語版)
黎錫華牧師與你分享聖地考察心聲
邀請你參加
親愛的聖地團友,主內平安!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聖經中提到不少人物與事蹟都是在山上發生的,其中有一些山在以色列,例如:橄欖山、聖殿山、錫安山、他泊山、以巴路山等……但有兩座我很喜歡的山,卻是在埃及和約旦。跟這兩座山有密切關係的人物,是一位我們很熟悉的聖經中的偉大領袖——摩西。 你猜到是哪兩座山嗎?是的,就是西乃山和尼波山。 為何我特別喜歡這兩座山?原因是它們在我回看自己的人生時,給我很好的提醒! 西乃山又名何烈山,位於埃及西奈半島曠野,高2,285公尺。這山是摩西接受上帝所頒十誡的地方(出埃及記十九至二十章),也是以色列民製造和敬拜金牛犢的地方(出埃及記三十二章)。 今天我們可以登上西乃山看日出,這體驗是不少弟兄姊妹感到最深刻的環節。登山的團友需要在凌晨時分出發,在漆黑的曠野中,可以選擇騎駱駝或步行登山,不過大部分團友都會選擇騎駱駝,因為可以安坐在駱駝上觀賞漫天星宿,默想神創造的偉大。 這山提醒我,摩西終其一生的召命,是要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地,途經西乃山領受上帝的誡命。他作為上帝與以色列民的中間人,為以色列民接受了歷史性的律法約章,使他們不致偏離上帝;而這誡命傳至今天,你和我在上帝的慈繩愛索中被提醒,要繼續緊緊地跟隨祂。 西乃山頂日出 西乃山頂駱駝站 另一座是尼波山,位於約旦境內摩押地,高約800公尺,離開首都安曼約一小時車程。這小山崗位處死海東北的亞巴琳山脊,距離約旦河和以色列邊界不遠。聖經提及摩西的生命終結於尼波山(申命記三十四章)。 今天乘旅遊巴可以直達尼波山的門口,不需要爬山。團友可以在這裡遠眺上帝給以色列民的應許地。申命記三十四章1至4節:「摩西從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與耶利哥相對的毗斯迦山頂。耶和華把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猶大全地直到西海,南地和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都指給他看。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那邊去。』」 這山提醒我,最偉大的領袖都有生命完結的一天,而摩西終其一生順服地完成了上帝給他的召命,把以色列民帶離埃及,至於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這責任,則交由約書亞去完成。約書亞同樣帶著上帝的召命,帶領新一代以色列民在迦南地展開新生活。 從尼波山看到死海在左手邊 尼波山遙望耶利哥城 (前面綠色範圍) 今天我們都會聽到很多有關傳承的課題,我覺得摩西順服地交棒,以及約書亞謙卑地接棒,都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榜樣。 願意你也能親身體驗西乃山及尼波山所蘊含的深刻信息,再思上帝的誡命及召命! 以馬內利! Rosanna read more
各位弟兄姊妹,復活節快樂! 脫下口罩,算是復常了嗎?復常的意思是期待回復過去一樣,還是在新的常態下回復生活的動力? 三月份是「證主」新年度的開始,這半年我們進入了新狀態:九月份開始新總幹事繼任,同時開始新工作模式,一月聖地團重新出發,三月份新架構生效。對我們來說,算是新生活的開始。 上一次離境是2020年的一月,整整三年後的一月以「教牧長執聖地退修之旅」再出發,實在感恩。出發前,多數人關心的是會否被感染,但過了兩天大家都開始習慣不用載口罩出門,之後更在拿撒勒街頭品嚐當地特色甜品了。 事隔三年,以色列有何不同?有些店鋪關了,也有些景點翻新了,如米吉多的模型換了新的,模型加投影,讓歷史變化更清晰。當然,承載著主耶穌足跡的土地依舊一樣,民族之間的多元與複雜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改變。 米吉多模型 這次我們一起參加耶路撒冷舊城區一間基督教會聚會,我不是第一次在以色列參與當地教會崇拜,但卻是第一次遇上聖餐禮拜。能與當地信徒一起領聖餐,有歸主猶太人、阿拉伯人及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一起領受主的身體和寶血,除了感恩,還有感動。 三年過去,自己再去以色列又有何不同?這三年與同工一起拍了一些聖經教導的影片,於是,行程手冊多了不少QR Code,讓團友可以用手機學習或重溫這些教導。由於這是退修之旅,我刻意減少了資訊量,較多自由空間讓團友感受聖地的氣息,以及享受個人安靜時間。而我還有機會與團友一試來回八福山到加利利湖上落山跑了十公里,又圍繞耶路撒冷舊城跑了一圈,以另一個角度來感受聖地的氣息。跑過的路雖然有些崎嶇,但相比起主曾走過的路,還差很遠。 耶穌走過的汲淪谷 清晨圍城跑時在雅法門前留影 這段時間的以色列並不平靜。除了以巴零星衝突外,以色列政府想推出的法案也顯示了這國家在多元文化的政治張力。早前總理否缺了一項禁止改變信仰的法案,若此法例成功立法,在以色列向人傳教便是非法行為了。執筆之時,另一涉及削弱最高法院權力的法案因社會上的反對聲音而推遲表決。 這片上主選擇降生的土地,至今仍有種種不安。我們渴求平安,除了個人心靈的平安,我們更深願身處的城市得到平安。主提醒我們,人如何努力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 祂更明言,我們需要憑信心,以從上主而來的勇氣,去面對這紛亂的末世: 我對你們說了這些事,是要使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要有勇氣,我已經勝過世界。」(約十六33) 在這記念主為我們受苦、受死及復活的日子,願我們都得著從神而來的平安,並向世人分享甚麼才是真正的平安。 願你們都平安! Otto read more
各位親愛的團友, 主內平安! 最近有機會從英國去波蘭克拉科夫(Krakow)旅行,行程主要景點是去參觀「奧斯威辛集中暨滅絕營」(Auschwitz),大家也可能覺得這名字很熟悉!是的,如果你曾經遊覽以色列,應該會到訪過「猶太人大屠殺記念館」(Yad Vashem),館內有提及這集中營曾經殺害多少猶太人,而電影「舒特拉的名單」拍攝場地就是在這裡取景。原來這營地分三個區,面積也相當大,其中第二區「比克瑙集中營」(Birkenau)佔地面積為175公頃,納粹德國曾在此修建了300座木排房,主要用作滅絕營。 納粹德國在1940-1945年在奧斯威辛區內設立的集中營合共囚禁了130萬人,當中有110萬是猶太人,據估計在這營地被殺害的人有100萬,當中有9成是猶太人,其餘的包括波蘭境內知識分子、蘇軍戰俘和納粹德國境內同性戀者及罪犯。 當實景看到集中營的環境,包括生活起居地方、囚室、行刑工具、燒屍爐及遺下大量隨身的物品如:鞋、食具、行李箱及被剃去的頭髮。。。真的感到很震撼,心情也很沈重,這感受久久未能平復! 以下是一系列的照片分享: 集中營的大門,寫著德文:Arbeit macht frei 的標語,意思是「勞動帶來自由」 營中的牌都會以波蘭文, 英文及希伯來文作解釋 這些空地會用作每日數次Rolling-call, 很多人因受不住在嚴寒天氣下站幾小時煎熬而倒下, 甚至死亡. 這牌清楚記載集中營人數 用作盛載毒氣的罐 無數食具 由鞋堆成的小山丘 每日只能去兩次洗手間 大型浴室 行刑牆畫 密不透風囚室 用作射殺囚犯行刑牆 行刑牆旁邊更衣室, 行刑前要把衣服脫去 燒屍爐 一望無際的第二區「比克瑙集中營」營地 第二區「比克瑙集中營」營地大門,當時他們把囚犯用火車直接送到營地內 婦女等待去毒氣室前所住的地方 婦女等待去毒氣室前所住的地方 感慨從歷史中看到很多時人類面對最大的災難不是因為大自然,而是當中一少撮的人,為了自己的權力及私慾,對別人做成了很大的傷害,而這循環到今時仍未停止!也許我們對很多事情的改變也感到很無力,但聖經再次提醒,我們是世上的光,如果每個人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那世界將會不一樣,我覺得舒特拉也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榜樣,以馬太福音5:14-16與大家共勉之: 14 你 們 是 世 上 的 光 。 城 造 在 山... read more
各位團友, 以巴關係影片製作終於開始! 過去多年,每次出現以巴衝突,我們都會主辦或應邀分享相關題目。自去年十月以來,相關的討論並沒有停止。不止一次有提及把歷史背景及聖經解釋部份拍成教學影片,因這些部份不會受時局影響,都是建基於歷史資料的事實。 終於,六月尾我們開始拍攝相關的內容,剪接後會放在混合式學習平台,盼望也能成為你教會或小組的聚會內容,正式上架日期,遲些會公佈。 製作這系列影片的目的,讓我們可以基於較為客觀的資料來為這主曾揀選的土地與子民禱告。同樣,出版《(不)可能的復和——被仇恨蒙蔽,能見和平的曙光嗎?》(暫名,即較早前籌募出版經費的Through My Enemy’s Eyes)也是為了更客觀全面認識以色列的局勢,讓我們不止去聖地學習聖經,還識當地的人和事,懂得如何為他們禱告。主若願意,期望今年內能順利出版這本由巴勒斯坦神學家及歸主猶太人合著,關於復和神學的著作。 這段時間出團量大幅減少,但我們的工作並沒有停下來。如果你有留意,除了聖經聖地講座或課程外,我們在IG, Facebook及YouTube等社交媒體也努力推出聖地資訊,包括一些較為「冷門」的聖經地理知識,盼這些資訊能豐富你讀經與查經的體驗。 你的弟兄, Otto read more
沒有相關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