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友分享:2025年9月 大埔浸信會 埃及,約旦團團友 Holly Tsang

埃及、約旦聖地考察之旅分享 能再次參加聖地考察團,能和弟兄姊妹一同立體地學習聖經,實在令人興奮,亦令人滿心期待這次埃及與約旦的旅程。 而當真正踏進這片古老土地時,所感受到的震撼實在遠超想像。 宏偉的遺址與建築,人類文明的壯麗見證 遊走於各神廟遺址、吉薩金字塔群、法老的墓室。。。每一處都令人屏息、令人驚豔。當中巨大的建築群、高聳的石柱、精緻的浮雕,讓人不禁讚嘆古埃及人的建築技術、藝術造詣、以及對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的精準計算。 讚嘆古人的智慧,但智慧從何而來? 站在這些遺址前,真不禁思索:這些令人驚嘆的工程,是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協助下完成的。古埃及人擁有非凡的智慧與能力,但這一切究竟從何而來?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當然知道這些都是從上帝而來。祂賜予我們創造力、邏輯、美感與力量…… 高舉法老,或是榮耀上帝? 然而,古埃及人將這些智慧與能力用來高舉法老,將他們神化。神廟、金字塔、法老的陵墓亦不只是一堆建築,更是權力的象徵。他們用上帝所賜的才能去榮耀受造物,而非創造主本身。 善用上帝所賜的才能? 今天的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把上帝所賜的才能用來高舉自己、追求名聲、成就個人目標?我(們)有否將這些才能用在上帝要我(們)使用的地方之上? 願我們都能謙卑地承認:一切智慧與能力都從上帝而來,願我們忠心地將祂所賜的才能用在祂所喜悅的事上。 2025年大埔浸信會包團團友Holly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十一月通訊 – 「以、哈戰爭 — 兩年的心路歷程」(November 2025)

各位親愛的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不經不覺已到了11月,在轉換季節之間,大家要保重身體。 最近很開心可以與以色列導遊惠琳姊妹聚舊,大家閒談間話題也提及過去兩年以哈戰爭期間她在以色列的心路歷程,很高興惠琳也樂意在今個月通訊與大家簡單分享她的感受。 右邊惠琳姐妹 橙色:惠琳姊妹 紫色:Rosanna 等待了整整兩年,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終於進入了停火階段。在媒體見證了最後20位生還的人質回到以色列與家人團聚,以軍後撤到臨時停火線後,被殺的俘虜陸續歸還給以色列。事情好像是暫告一段落,可是23年10月7日的哈馬斯屠殺和之後的戰爭對以巴雙方的人民帶來極大的身心創傷卻需要繼續正視和醫治。很高興能跟大家透過證主的家書分享我的經歷和想法。 戰爭爆發後,您在以色列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23年10月7日清晨響起警報了,帶著睡眼惺忪,我帶著女兒往樓下跑躲飛彈(女兒當時9個月,是我第一次經歷要帶著孩子躲飛彈)。但在以色列久了,也因為國家有攔截飛彈的鐵穹系統,我也沒有特別擔心,也以為事情很快就結束。怎知新聞很快的傳來南部靠近加沙邊境的村子有恐怖活動,我跟當時許多人一樣就是難以置信,當然除了擔心南部居民的安危外,也害怕恐怖份子會進到國家中部地區。當然事情再發展到下一步(戰爭全面爆發)就是悲哀,為邊界兩邊流離失所,生命受威脅的平民而悲嘆。 那時當地的生活、氛圍或人們的情緒,有哪些最明顯的變化? 自從戰爭爆發後,明顯的整個國家氣氛都是悲哀的,相信沒有人會預期,戰爭會持續兩年之久,由於篇幅有限,我只能說關於以色列人這一邊的情況。不少以色列人國民一方面對加沙的人失去同理心甚至產生仇恨,也因為政府和軍隊在10月7日沒有發揮保護人民的職責而對國家大感失望。另一方面,戰爭動員了大批預備役軍人,也耗了國家預算,對經濟帶來深重的打擊,看到市面上很多商店和餐廳也關門了,感覺國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在戰爭的日子裡,信仰對您有什麼幫助? 戰爭對我個人沒有特別大影響,當然像我這樣當導遊朋友都失業了。我覺得信仰讓我明白就算面對這麼大的創傷,我不會仇恨加沙的百姓,在這兩年,因為10月7日的傷害,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境遇普遍冷漠,甚至認為他們咎由自取。我覺得我對他們帶憐憫,也關注他們的情況,絕對是因為這是主耶穌也會做的。 惠琳帶著女兒參加示威,希望可以透過行動教導女兒和平的信息,也是以行動要求停火,帶回以色列人質,讓加沙人民可以重建家園 是否有某些時刻,讓您特別經歷到上帝的安慰或挑戰? 這兩年期間,我覺得孤單,自己對戰爭的看法與主流社會有一定的距離,因為國家變得特別敏感,作為一個外族人,不太能高調發表什麼反對言論。特別大的挑戰的是許多身邊的基督徒,都一面倒的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我相信上帝對猶太民族的揀選和祝福、支持以色列,我也做不到合理化這場對一百多萬無辜加沙百姓所遭受的苦難的戰爭。 感恩是身邊還有好幾位跟我想法接近的朋友,讓我可以有傾訴的對象。 作為一名生活在以色列的外國人,同時又是基督徒,您如何看待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之間這場長久的衝突? 這次戰爭,再次證明了武力和復仇只會為下一代製造更多的仇恨。我透過一些報導,和志願機構的工作,讓我知道平民之間只想過平靜的生活,但掌權者卻利用權力去分化人,如果沒有政客,也許爭議早就找到方案平息。 在信仰的角度,您如何去理解雙方的痛苦與尋求和平的可能? 不管是哪個民族,人都帶著上帝的形象,如果大家都能看到彼此的相同,明白大家都是受害者,如果不想下一代繼續被仇恨的咒詛捆綁,多一份關懷與接納,願意彼此讓步,這樣兩個民族的人才有機會建立和平。這個地方的和平必須靠民間的聲音去建立。 最後,如果要向外界——特別是華人或其他基督徒——傳遞一個信息,您最想讓我們明白什麼?或者,您希望大家如何繼續為以色列、巴勒斯坦禱告? 以色列因為聖經中的歷史,和上帝對猶太民族的應許,是基督徒對這個地方特別關注。我們的世界越來越二元化,我們立場也是要不絕對的站在以色列這邊,就是把以色列當作絕對的邪魔。如果要理解以巴的衝突,懂得如何為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民禱告,就必須了解以巴雙方的歷史和人民背後的難處,把事情盡量看得立體化。其次就是要帶著憐憫的心為以巴人民禱告,盼更多人明白到上帝的旨意,接受主耶穌的信息:就是上帝看人彼此相愛,彼此憐憫,彼此寬恕,比看一切更重要。 **** 惠琳提及"盼更多人明白到上帝的旨意,接受主耶穌的信息",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因為只有在主耶穌基督裡面,人才能真正"彼此相愛,彼此憐憫,彼此寬恕",正如 《(不)可能的復和》這書的兩位作者,他們是因著同一信仰,才有復和的盼望,鼓勵大家購買一本,作為支持這兩位作者在復和路上的同行者。 證主也剛於10月26日舉辦了猶宣的分享及祈禱會,目的是希望透過差會的分享,讓大家能更立體明白猶太人認識福音的重要性。盼望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立體化地看事情,讓我們更能按神心意禱告。 以馬內利 Rosanna 「齊來關心猶宣」分享及祈禱會,分享嘉賓:施定邦牧師 Joseph Steinberg【國際猶福差會總幹事】

Read more...

團牧分享:2025年9月 大埔浸信會 埃及,約旦團團牧 鄭鈞業牧師

埃及、約旦,聖地之旅感恩之言 這趟聖地之旅,沿途處處充滿恩典。當雙腳踏在這古老的土地上,那些在聖經中讀過千百遍的故事,忽然立體地呈現於眼前。 當站在埃及宏偉的金字塔及奢華的地下陵墓時,除了讚嘆它的壯觀之外,內心亦充滿慨嘆,法老費勁地為自己打造永恆,更視自己為神,勞民傷財地把這些巨石壘起的,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創建永遠的生命,卻未能在創天造地的真神面前謙卑。而在埃及大博物館裏一具具包裹嚴密的木乃伊,他們靜臥數千年,錯誤地期盼著某一天復活的降臨。這更讓我感恩於聖經中那清晰的真理:耶穌基督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耶穌的應許,使死亡不再是永恒的囚籠,而是在主裡活潑的盼望。 另外,凌晨登西乃山的經歷尤爲難忘。在寒風中拾級而上,當抵達頂峰時,曙光恰好劃破天際。日出的光芒為西乃山壯闊的輪廓鑲上金邊,那一刻,心中熱血澎湃。因為就是在這座山上,神曾顯現給祂的僕人,親手將十誡頒在摩西手中。 此外,旅程沿途也穿越寸草不生的曠野,感受著灼人的烈日與乾渴的風沙,忽然對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的埋怨有了切身的理解。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中,信心的確需要經歷最真實的試煉。而在這試煉之地,恩典顯得尤爲珍貴,很感恩我們竟能在這個伊斯蘭國度裡,沿途自由地唱詩讚美耶穌基督的名;每晚在酒店裏,弟兄姊妹們可以圍聚一處,為教會、為年青人,為彼此同心合意地禱告。這些時刻,如同曠野中的活泉,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行程的最後一站,我們站在尼波山上,如同當年摩西一樣,遙望著那片應許之地。摩西曾在這裏凝望,但卻未能進入;今日,因著複雜的局勢,我們也暫時未能踏足其中。 這美中不足,卻在心中燃起更深的盼望,盼望有一日,我們能跟從耶穌的腳踪,去體驗祂曾走過的苦路,最終在各各他山上,更深地紀念耶穌為我們釘身十字架、完成救贖的足跡。 這趟埃及、約旦聖地之旅雖已結束,但它卻永遠烙印在我們心中,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深深冀盼將來大埔浸信會再辦聖地團的時候,能夠再次陪你同行。阿們。 2025年大埔浸信會包團團牧鄭牧師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9月 大埔浸信會 埃及,約旦團團友 Rocky Lam

摩西行踪-埃及,約旦感恩之旅 1. 天父賜予很多恩典給所有團員 天父不時的保守每個團員安危,使衆人都平安喜樂。無論在遺失手機、平板電腦、護照機票,或手機跌落死海, 單人上熱氣球,眾人上西乃山,爬進金字塔…. 主一一都保守。雖然每天的行程都比較辛苦和催趕,但主耶穌都能為我們化險為夷,使眾人從憂慮中得到安慰,艱苦裏獲得啟發,更得到無比的喜悅。在行程安排方面,多謝「證主」的同工,領隊和導遊,以至司機們都非常用心去提供優質的旅遊服務,細心的講解令我們更清楚知道東正教的來源,古埃及的歴史,及其他地道的文化。 2. 為了永生,耗盡地上的財寶與人力,到頭來都是一件乾屍顯示在人前 從看帝王谷及金字塔,還有各神廟的宏偉建築很是震撼,但話說回頭,法老用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想達成永生,到頭來都是一件木乃伊沒有靈魂地留芳後世,達不成永生的願望。回顧我們基督徒,白白受了主耶穌的救恩,而享有永生,是多麼的幸福和感恩啊! 3. 曠野生活實在艱苦 沿途乘車看見曠野寸草不生的景象,水和冰凍的可樂是很需要的,加上中東的食物不是太啱香港人的口味,食了幾天,已經發怨言!所以想像幾千年前,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的生活,確實艱苦!但係神的應許是堅實的,他們的後代最後也可進入迦南地。所以若果我們遇到挫折,不論多少歲月,都應藉着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捱過去,彰顯神的榮耀,神的應許始終會實現。 4. 西乃山的威嚴 在上西乃山的途中,很有感動,昔日摩西在此遇見神,並且神頒下十誡!能在此聖地,看到大家都付上無比的能力上到山頭,看到美麗的日出,神的恩典和美意,就在此顯明了! 5. 本土宣教 從基督徒的導遊,文靜,知道埃及有15%的基督徒而香港只有5%,真令我們汗顏!也許香港就是太過繁華,聲色犬馬,每人都為生活打拼而缺乏福音的洗禮!我們眾人可以在埃及和約旦這伊斯蘭國家,公開地去唱詩歌,很是高興。希望這火熱的心,來到家鄉,香港,將福音努力的傳播開去。 6. 約旦河乾涸 看到約旦河的乾涸,非常之扎心。在香港,我們就像傳福音的流水,若是沒有人(水)去推動和灌輸,那麼基督教在香港以後的歲月,就像那死海一樣,可能過了若干年後,便消失了!所以我們要向着標竿直跑,為主,為教會,每天都禱告,祈求身邊的親友歸信主耶穌基督,使基督的愛永遠能發光發熱,使更人能加入主,這愛的家庭。 2025年大埔浸信會包團團友Rocky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9月 大埔浸信會 埃及,約旦團團友 Candy Fong

去前之願望 : 經歷神更深 有一天行程是於淩晨2點騎駱駝上西乃山,出發前都曾擔心要騎成2個小時上山,然後又要用2小時行落山,怕身體是否能支撐到完成整個行程,又怕捱眼瞓……因為自問都不是個好運動之人。 騎上駱駝後,一路同自己說,不要看時間,不要問還有多久才到抵達目的地,只是做以下的事 : 1.     祈禱 2.     一路思想鄭牧師於昨天崇拜聚會中,說到每位基督徒都有其召命的課題。我跟駱駝說: “你的召命就是當運輸的,那我的召命是什麼呢?” 靜靜地…. 靜靜地…..心裡似乎有個方向, 我問神 : 對嗎? 是這個嗎? 我沒有得著肯定的答案,但不要緊,努力做好當下,跟從,順服便可。 3.     一路安靜地去欣賞神創造的一切大自然 : 黑夜的天空,閃亮的星星,寧靜的空間,舒泰的空氣,並一路唱著詩歌 “世界最美的聲音”。 就這樣的不知不覺地到了目的地了,時間也沒有比想像中難渡過呀! 確實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 感謝神! 原來交託神就是這麼簡單,就是全然把一切不安,任何環境和事情都交給神,自己要真正放手,安靜等待神。相信神有祂的時間和方式是最好的。 我明白了! 這對我日後在職場上和面對生活各樣境況會有很大的幫助呢 ! 希望日後有機會再分享啊 !  :O) 2025年大埔浸信會包團團友Candy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9月 大埔浸信會 埃及,約旦團團友 Brenda Chu

意願:更認識神、更感受神的愛 這個旅程,讓我更認識自己 在開羅去樂蜀遺失手機,徬徨、驚恐、唔開心,找不到,餘下9日不知怎過,自己不能影相、碌手機,失落,禱告神,祂給我的回應:放心、交托,原來我只需要對神有信心、全然倚靠祂就可以了。 突然,領隊話在開羅機上搵到一個電話,未證實是誰,我有一線希望。另外,原來我哋會由樂蜀再返回開羅,感謝主,那部電話真是我的。我一踏足開羅機場就取回電話。 有啲人會說這是我好彩,但在我而言是神一直的保守,從這件事上我明白不好的經歷,原來是神令我更認識祂,與祂關係更好,更感受到祂愛我。這個失而復得的感覺令我難忘。 另外,在這個旅程我經歷了進入金字塔和登上西乃山,原來我的體力還可以做到,感恩主的保守。 在埃及看到許多人造的大雕像,無論是偶像以至到皇帝的神像,令我感到人的驕傲自大、對死後的迷惘,因而窮一生去追求死後要去他們認為是他們的天堂。多麼可悲。 這個旅程讓我珍惜神揀選我成為祂的兒女,我亦回應祂對我的實在、愛與恩典,讓我在往後的日子更緊緊的跟隨祂,活在祂的愛裡。 2025年大埔浸信會包團團友Brenda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十月通訊 – 如何預備「出埃及、走曠野」?(October 2025)

各位團友: 8月到一所教會舉行講座,分享「摩西的一生與古埃及」,預備他們一團20多人於9月底「出埃及、走曠野」的屬靈之旅。其間,有參與者問古埃及文化內容如此豐富,有沒有重點推介? 其實,參加者各有不同的期望,筆者推介的不一定是參加者所喜好的!不過,要能好好「出埃及、走曠野」,筆者建議參加者要掌握古埃及的基本知識及相關的聖經內容,並要有自己的焦點,才不會白走曠野路! 舉例來說,吉薩金字塔群是埃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是旅行團必到之地。然而,這些金字塔群是古埃及第四王朝三位法老所建,約建於2575-2465 BC。我們按聖經推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以早期說計算是1446 BC,即相差了1000年,故建造這些金字塔時,連亞伯拉罕(大概生於2166 BC)也未出生呢!因此,不要弄錯以為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受苦是建金字塔(按出1:11其實是積貨城),更不要在金字塔群尋找出埃及的歷史呢! 吉薩金字塔群的主要有三座金字塔,由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及孟卡拉(Menkaura)三位法老所建,他們是祖孫父子關係。 此外,博物館及神廟遺址是必到之處,不同時代法老的雕像、遺物、壁畫、石柱、巨形神像等,可說多不勝數,令人目不暇給。如最有名的法老圖坦卡門(Tutankhamun, 1341-1323 BC),因為他的陵墓未被盜掘,故保存最為完好,掘出有大量珍寶、其中包括黃金面具,匕首以及他本人的木乃伊,共超過5000件!然而他卻與以色列人出埃及未必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摩西在埃及出生成長,約40歲逃到米甸曠野,80歲蒙召領以色列人出埃及,120歲死在摩押地,其間其實經歷多位法老,聖經卻從沒有提及這些法老的名字!因此,你若相信出埃及歷史的晚期說(約1235 BC),那麼便應留意被視為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1303-1213 BC)。他長久強盛的統治,把古埃及國力推向巔峰,並大興土木,留下大量宏偉的建築、神廟及雕像,你到埃及必會看見他的雕像與相關物品。 筆者則傾向相信出埃及事件是約1446 BC發生,故會把焦點放在第18王朝最可能相關的法老,即古埃及唯一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 統治時期:1479 -1458 BC)、圖特摩斯三世(Thutmes III, 統治時期:1479/1458-1425 BC)及阿蒙霍特普二世( Amenhotep II, 統治時期:1425 -1400 BC)。至於這三位法老如何與出埃及事件相關,這功課留給讀者自行探索。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 1507 -1458 BC)坐像,雖然她的出生年份可能比摩西更晚,但有學者推斷她可能是收養了嬰孩摩西的那位法老女兒。 最後, 不論「出埃及」或「走曠野」,可能最重要的焦點是行程中能看見上主的大能、經歷上主的同在。出埃及行程中若有機會上西乃山,不論騎駱駝或徒步,鼓勵你好好預備心靈,或半夜上山時看夜空繁星,或到達山頂時等待日出,願你與亞伯拉罕一樣,想起上帝對你的應許,看見「耶和華以勒」,在耶和華的山上,神在我們的生命必有預備。 駱駝彷彿一同觀看西乃山的日出,等待上帝應許的實現 Tim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8月 埃及,約旦團團友 Milan Law

✨埃及約旦聖地遊分享(2025年8月11-20日) 感謝主,在信主22年後,我終於有機會與教會弟兄姊妹一同踏上埃及約旦十日聖地之旅。透過親身走訪聖經中的地點,歷史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信仰見證。 📖歷史變得立體 一直以來我對歷史感到乏味,但出發前的預備、當地導遊與Otto教授的講解,令我開始欣賞歷史的深度與啟示。這趟旅程為我打開了另一扇學習的大門,讓我明白歷史不只是過去,而是信仰的根基與提醒。 ❤️Centre of Love與垃圾山教堂:最深刻的感動 第二天探訪「Centre of Love」,中心由聖西蒙皮匠教會平信徒於1995年在開羅莫卡坦垃圾村創立,初期只有四位志願者,服侍殘障及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 他們透過祈禱、教育、探訪,幫助家長接納孩子,改變社區對殘疾的偏見。PowerPoint中看到當地人徒手在垃圾堆中尋找回收物品,沒有防護裝備,在酷熱與蒼蠅中工作,生活極其艱難。然而,神透過Pastor Simon於1974年將福音帶到這裡,傳遞「神接納人本來樣子」的信息,建立一個以愛為根的社區。 正如經文「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 25:40;他們服侍最微小的,就是服侍主。 垃圾山教堂 🤝同行者的信仰見證 旅程中亦有機會認識團友的事工。第一天與Saumei和Arron共進午餐,聽到他們「油踐入心」的事工,在油麻地服侍基層的故事,令我感受到「行出來的信仰,看得見的福音」。他們的生命就是最美的見證。 📱遺失手機的小插曲:愛與誠實的功課 最後一天,我人生中第一次遺失手機,落在由約旦返杜拜的航班上。當時身心疲憊又自責,但姊妹們毫不猶豫陪我報案、尋找失物,甚至用糖果安慰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主內的愛與支持。 回港後,證主Lewis和姊妹繼續聯絡航空公司,三週後竟然找回手機,感謝主的恩典! 但也因為這件事,我犯了一個錯——我向老公說了謊,隱瞞手機遺失的事。直到某天的八號風球早上,我把這篇分享稿發給他,他就知道了🤪。那一刻,我真心認罪悔改,深刻體會誠實的重要。 🙏三個旅程中的學習 1. 不要盲目自信,要學習傾聽。 2. 情感支持比理論更有力量。 3. 誠實是為人之本,不可輕看 2025年暑期聖地團團友Milan

Read more...

團友分享:2025年8月 埃及,約旦團團友 Seeing So – 尼波山上的頓悟

原來,真的只有一步之遙, 但對於摩西,卻是咫尺天涯。 實地站在這尼波山上, 更加感受到摩西當時那份無盡的沉默與孤獨。 迦南美地就在眼前,流奶與蜜、豐饒遼闊。但只是神一句吩咐,他便止步於此。 這麼近,幾乎伸手可及;那麼遠,遠到他此生無法再向前一步,使盼望成為永遠的距離。 領隊呂教授帶着沉厚而悲涼的聲線,將摩西的一生輕輕道來:始於使命,終於順服。四十年曠野路,他引領神的子民走出為奴之地,卻在終點前止步。應許之地在望,而他卻只能遙望。 是不甘?是委屈?是憤怒? 或是無聲的嘆息? 然而,他選擇了順服 ----- 無怨、無悔、無恨。他的腳步安然止於此,但他的心卻沒有。 他舉目望天,伸出雙手,向那說“不”的神獻上讚美。何等徹底的順服!四十年來,他聽命而行,憑信而走:神説去,他就去;神説走,他就走…… 奮鬥一生到最後,他亦安然聽從神命。 神沒有忘記他。在永恆的國度裏,為他存留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不是進入迦南,而是進入榮耀;不是被記住,而是被銘刻。 如今,我站在同一片仍是嚴酷嶙峋的山巔上,望向對岸的以色列,嘗試領略摩西這偉大領袖遊走在遺憾與順服之間的釋然。面對人生中許多的事與願違、 求而不得,當然心有不甘、百感無奈,但摩西的順服彷彿在告訴我們:這一切,原是神最好的安排。 因為我們再有能力、再有勇氣,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微塵。 最偉大的人在史書中最多留下數頁紙,但絕大部份卻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曾被記下。既然如此,站在神的歷史和偉大的救贖前,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執著? 神有祂的主權,神要成就的事,也不一定要用我來完全。 於是,忽然明白自己是誰。 便學會放下,抬頭仰望,歌頌祂的作為。 摩西在尼波山上畫下的句號,不是結束,而是信仰的極緻。他明白了神,從而成就了自己 ------ 也為我們每一個後來者, 緊接在這句號,憑着信心,開啟新的一句。 2025年暑期聖地團團友Seeing

Read more...

聖地之友 – 九月通訊 – 預期……不似預期 (September 2025)

各位團友, 剛過去的暑假與14位團友踏足埃及與約旦,我們剛到埗便遇上當地熱浪,最高溫正是參觀金字塔當日,最高氣溫達攝氏42度!天氣不似預期,連埃及人都說沒有太多像這高溫的經驗,加上水土不服,部份團友這幾天身體不適。 若我們只是推廣旅行團,應該報喜不報憂,不會「自爆」這類不似預期的情況。又或者,我們大概可以說有機會經驗摩西在曠野的高溫,也是難得的體驗......雖然這也是部份真相......。不過,我們十多人坐的是六十多座位的空調巴士橫越西乃曠野,而過紅海的是船而不是徒步,與摩西時代比,還差很遠呢! 現代人很多顧慮,同時也很多計劃,我們在某程度都是完美主義者,只是對完美的定義及執著程度不同。以我當初預備一個團為例,最理想是完全按計劃進行,而計劃的細節,除了點與點之間的交通外,還有導遊講甚麼、講多久;我在哪一程車分享甚麼、分享多久;分享用甚麼經文、應用的例子是甚麼,甚至如何與詩歌配合等等。現時作領隊要上急救課,就是為「意外」作準備。 現實不似預期, 可能只是預期中沒有留下處理「意外」的空間。 「意外」也可以是正面的。如今次再到埃及,讓我驚訝的是吉薩金字塔區域的整齊清潔,沒有one dollar、one dollar的叫賣聲,入口更改為空調展區,讓導遊可以更清晰地介紹金字塔的結構與建造過程。 沒有想過吉薩金字塔旁的小販會絕跡 而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開放更多展館,比去年更多文物,甚至有機會見識獻給埃及守護神之一蘇貝克(Sobek)作祭物的鱷魚木乃伊。 鱷魚木乃伊 在大埃及博物館內展出法老的「兵馬俑」 我們去了Anafora的退修中心,那是沙漠中的綠洲,建築設計是一個問號,歡迎不同人仕帶著問號前來。主教不一定能回答所有問題,來訪者其實需要停下來,靜思生命的奧妙,可能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原有的問題也許不再是問題。 Anafora退修中心的其中一間教堂 對不少團友來說,這團不似預期。因為沒有預期自己可以承受的氣溫有多高、沒有預期自己的體力可以上到西乃山頂、沒有預期能在旅程中有反思召命的空間....... 西乃山日出 有機會的話,來經驗一下不似預期的旅程,為你的屬靈經歷添上多一重色彩! 你的弟兄 Otto  

Read more...
Existing Users Log In
   
會員註冊重置密碼
會員登入

按下「註冊」鍵,表示同意福音證主協會及關聯機構向本人發放最新通訊。相關 私隱政策 供參考。
會員登入
HK$ - HK$
產品總數量:0
合計:HK$0
沒有相關產品
立即結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