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第184期 – 說話的力量

《天倫樂》第184期 – 說話的力量


Portfolio Description

及時捕捉悲觀思想
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樂觀的思維,且看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和行為,往往給孩子甚麼暗示?
(一)大人:「總是放假才下雨!」孩子便想:「不如意事總是時常發生。怪不得我讀書總是這麼差,玩遊戲總是輸!」(二)大人:「這公司不好做,總之上班工作都是辛苦事!」孩子便以偏概全地以為:「總之不如意事會使事事不好 ,等於我覺得數學不易做,上學讀書都是辛苦事 。」(三)大人:「你不聽話,我做阿媽做得很失敗。」孩子便想:「事情做得不好,就是我無用,正如我上次打波輸了,在隊裡很失敗。」
心理學家發現,悲觀的人都傾向把不如意事看為「時時皆悲」、「事事皆悲」、「自己事事不及人」。
把悲觀化解為樂觀
相反,樂觀的人傾向把不如意事解釋為「暫時性」、「特定性」、「外在化」,所以我喜歡向自己和小朋友把不開心演繹為「總會過去」、「個別事件」,發生起來都有「一籃子因素」!
(一)與其說:「總是放假才下雨!」不如說:「真失望,不過有時下雨也好,氣溫涼快一點。」(二)與其說:「這公司不好做,總之上班工作都是辛苦事!」不如說:「這公司不好做,人際比較複雜,不過下班時間準,我可以回家和你們吃飯,便快樂!」(三)與其說:「我做阿媽真失敗!」不如說:「平日其他事上你們很受教的,為甚麼這事上突然那麼反叛?可能是你們真的大了,有時我講的方式不入耳,我得參考別的方式和你們溝通。」
最影響孩子樂觀感的後天因素,正是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思維和說話風格。「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父母若能靠主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定能培養出積極喜樂的思維和性格。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如有查詢,請致電2725-8558或電郵至fm@ccl.org.hk。訂閱詳情:http://bit.ly/details_of_order
反思問題:
你覺得最影響孩子是否樂觀的因素是甚麼?試列舉其中三項,並思考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更樂觀。
作者:蔡舒琪
資深註冊社工,深信喜樂父母快活兒,身心好,生活自然好,熱衷以正向心理學角度為據,協助大人小朋友捕捉真實的幸福和快樂(jasmine@makepositive.hk)
(原文〈說話的力量〉,蔡舒琪,《天倫樂》家庭雜誌第184期,福音證主協會,2016年6月。)

最新出版184期,歡迎訂閱!

184cover
查詢:27258558 或 fm@ccl.org.hk
【購買《天倫樂》電子書】:平板電腦,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得力閱讀」App,點選《天倫樂》不同期數,付款下載。
【《天倫樂》訂閱表格】
【「證主家庭事工」Facebook】
【「證主家庭事工」網誌】
【證主網站】
【「愛‧連線」專欄Facebook】


Existing Users Log In
   
會員註冊重置密碼
會員登入

按下「註冊」鍵,表示同意福音證主協會及關聯機構向本人發放最新通訊。相關 私隱政策 供參考。
會員登入
HK$ - HK$
產品總數量:0
合計:HK$0
沒有相關產品
立即結帳